打开了一扇充满阳光的窗户,窗外,就是阳光大道。而且这条道看着还好像不错,他就豁出去了。
这是江山机器厂里,少数能考虑工厂未来前途的几个明智者之一。正是看到了前途一片黑暗,张年发才会冒巨大的风险用刘万程,做殊死一搏。
可惜的是,江山机器厂像张年发这样,用过去的话说,叫忧国忧民的干部,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大多数干部,都和刘勇一般,抱着同样的心思,明明知道前途渺茫,那就在工厂还没有倒掉之前,浑水摸鱼,能捞多少算多少,只要手里有了财富,就算江山机器厂将来倒掉,他也可以过舒适的日子。
经历过以后二十年的刘万程,更知道钱的好处,更想挣钱过好日子。可是,他不会像刘勇一样,用贪腐,喝工人血的办法挣缺德钱,那样挣来的钱,花着心里也不踏实,也会做噩梦。他是要用自己的能力来挣钱。
可没成想,刚走第一步,就这么艰难。
刘万程的试验失败,让分厂下边好多人都有意见,特别是那些认为自己有资格成为副厂长,因刘万程的上位,失去了希望的人,这会儿都私下里找张年发,劝他终止这个试验。
刘万程太年青,不适合做领导,还是回去做技术工作比较好,拔苗助长的事,终究不靠谱。
刘勇更是直接把事情捅到总厂,连总厂生产副厂长袁佩华都打电话过来询问了。
张年发面临的压力,比刘万程要大的多,但他还是咬牙挺着。他知道刘万程年青,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挥下边的干部会更加困难,甚至会产生矛盾。所以,具体工作都是他亲自上马指挥。刘万程需要什么,需要怎么做,都由他来安排,尽量站在第一线,做刘万程的挡箭牌,让他专心去研究模具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
这一切,刘万程都看在眼里。
看来,他当年对张年发的看法,有许多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