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腾”一声给郑贵妃跪下:“贵妃娘娘放心。便是拼了奴婢这条命,奴婢也要让皇三子成为大明的储君!”
郑贵妃笑盈盈的看着张鲸:“本宫向你保证。若他日洵儿能够承继大统,你还是司礼监掌印!”
张鲸眼泪婆娑的说道:“奴婢不在乎什么司礼监掌印的位子。只要小主子能做九五之尊,贵妃娘娘您能做太后。奴婢即便为此丢了性命,也能含笑九泉。”
张鲸出得淑德院,回到外宅已是月上柳梢头。他派了心腹小太监,连夜找来了都察院右都御史赵珉。
张鲸问赵珉:“何谓国本?”
赵珉答道:“国家大政是国本,祖宗制度是国本,储君亦是国本。”
张鲸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如今储君之位空缺。国本不稳,社稷便要堪忧。你身为都察院右都院,应该谏言皇上,早立国本,安定官心、军心、民心。”
赵珉道:“明白了。我明日便联络咱们的人,联名上折子,推举皇三子为太子。”
张鲸笑道:“你是聪明人,应该知道,其实皇上一直想立皇三子为太子。只是碍于祖宗制度,一直未能办成这件事。这一回你们上折子,就等于是给皇上铺了一条金台阶。事成之后,皇上会感激你。我也会感激你。你今后的仕途前程便有了保障。”
赵珉道:“下官明白。张公公放心,我一定将这件事办的漂漂亮亮的。”
张鲸没有想到,赵珉出了他的外宅,转头便去了贺府。
贺六正带着一副西洋老花镜,给外孙李汉骄写一封信,劝勉他不要满腹牢骚,好好在云南边陲历练自己治理地方的能力。
朱香在一旁,细细的给父亲研着墨。
见赵珉来了,贺六摘下老花镜:“出什么事儿了?”
赵珉道:“六爷,张鲸今夜找我,让我领着言官们上联名折子,保举皇三子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