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道:“此番朝廷出现变故,东西二帝并列,不知道元直兄到底是何看法?”
听到这个问题,孟建和崔郡两人同样颇为关心的看向徐庶,想要看看徐庶到底对于这个问题有何看法。
“呵呵,此事我倒觉得大将军亲笔撰写的一封檄文颇有道理。”徐庶微微笑道。
“哦?我等久在荆襄,对于大将军写了什么檄文倒是并不清楚,元直兄给我们讲讲。”崔郡饶有兴趣道。
徐庶点了点头,开口道:“之前大将军援引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而天子却抛下万民独自跑到东面去,就这一点而言,只怕天下百姓都不会信服。”
“可是大将军擅自废立天子,恐怕天下士人百姓多有疑虑吧?”孟建则是皱眉道。
“呵呵,大将军另立天子也是为了朝廷。”徐庶笑着解释道:“若是天子东逃,天下士人百姓又该怎么想呢?”
“唉,只恐天下从此烽烟动荡。”崔郡则是叹了口气。
“崔兄,如今天下正是动荡之时!”徐庶昂然道:“曹操、袁绍、孙策、公孙度诸逆贼割据一方,刘表、刘焉不服管理,正需要英雄之士以雄才大略扫荡天下,舍大将军其谁?”
“元直兄说得有道理。”石韬赞同道:“重症需下猛药,大将军之雄才却是应当物尽其用。”
“嗯,既然如此,某在这里写一封推荐信,将三位州郡之才举荐给大将军和朝廷。”徐庶开口笑道。
这“州郡之才”四字并非是徐庶说得,而是当年诸葛亮对石韬、孟建等人的评价。诸葛亮说石韬等人是能够治理一州一郡的人才,当石韬等人问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却是笑而不语。
徐庶当即起草一封,给石韬等人写了一封推荐信,送到了洛阳。
“三位便是出身于鹿门书院的孟公威、石广元、崔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