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大笑,可怜这个时候,他已是有笑之心无笑之力了。
上海就是物质的,现代上海,就是物质的集合。坐在上海的抽水马桶上,思维还能抽象?我只能代刘骥先生大笑。
他看来一直在等着我落进他的话语圈套,便叫他的孙女从床底一个帆布包里,找出一个牛皮信封,递给我。里面有几页发黄发脆的剪报,内容却一样,都是关于一个我没听说过的沪剧女演员。
看到我很惊奇,他眯起眼睛,缓慢地说:“你能写点像样的文字,我也知道你写的东西不痛不痒,发表得了,其实无啥意思。如果以后真想有所造化,就把筱月桂写出来,这是我一生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女人。”他说完话,靠回枕头上,话多了脸色疲惫。护士赶了过来,给他重新插上氧气管,先生的孙女用眼色示意我退走。
不久后,先生去世,那个下午是我和他最后一次见面。那天,先生的话本身倒是没有吓着我:他虽然是文坛元老,却一向通达人情。
但是他临终托付给我的事,却苦了我。我查了上海戏剧史、文化史、经济史,甚至上网“google”、“百度”一通,也找不到“筱月桂”这个名字。请教了一些自称为老上海的人,只道听说过这个名字,是个“坏女人”——“女流氓头子”,“白相人嫂嫂”,甚至有人称之为“黑社会淫妇”,而具体材料却无人提供。
所以,刘骥先生交待的这事,我没有上心。一直到前些日子,我觉得本职工作没劲,成天提不起精神,上班混工资,感到心在远方漫游。下班后泡酒吧寻碟片上网,觉得天下万事,都能狂眼横扫,一痞了之。有一天与上司闹得极不愉快,觉得如此为生存像一台机器混下去,真是太没有意思。
这时,我想起刘骥先生的嘱托,明白了内心焦躁的原因。我干脆请假,放弃所有原本是为了打发光阴的爱好,坐到图书馆去仔细翻找民初旧报。一个女人社会名声能坏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