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擦了擦头上的汗,转身匆匆去了。
李诚走了,大殿内却依旧安静,没人开口说第一句话。李诚可以出建议,但是拍板跟李诚没关系,不是谁都有勇气承担这个责任的。李世民的呼吸很重,几次张嘴要说话,又闭上了。摆在眼前的诱惑太大了,千古骂名么?那就骂吧。
李世民睁开眼睛,张嘴要说话瞬间,马周先站了起来:“陛下,臣请执笔此奏。”
马周的意思,他来上奏开头。做事情就是这样,需要有人出来说话。这个人分量不能太低,马周还是比较合适的。事情不能拖,马周把事情揽下来,奏折一上,主动权就在手里了。总而言之要速战速决,迟则生变。
“各位爱卿,现在有不同意见还可以提。”李世民开始统一思想,这事情太严重了,不敢怠慢。魏征站出来,非常果断道:“陛下,臣无异议。”有人带头了,其他人陆续表态。
就算心里再不愿意,也没人这个时候反对。或者说,在这个问题上,有私心的人不敢反对。心底无私的人呢,怎不会反对。
粮食价格五文钱一斗,这指的是主粮小米和面粉,不算杂粮。真要是盐能低到五文,不用五文,五十文,李世民就可以骄傲的去泰山封禅了。中国历史上,普通百姓能吃到低价盐的朝代只有一个,就是新中国。不用怀疑,我说的是事实。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会在天下大事上消耗太多的精力,他们关心的是眼睛能看到的一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李世民敢这么说,当前再能把盐价降下来,他就是千古一帝。
走出皇宫的李诚回头看一眼巍峨的宫墙时笑了笑,这种感觉很爽,不动声色的主导了一件大事的同时,狠狠的出了心头的一口恶气。当然这还不算完,或者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官员里头看起来最不务正业的就是李诚了,连续三天都呆在平康坊不动窝。居然没御史弹劾李诚,真是奇哉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