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某的威风。”
各种八卦从平康坊出来,核心内容为两个。李诚很猛,高阳一个人根本就是送人头。太子量小,不能容人。陛下为难,不得不做个样子,惩罚李诚一二。这些八卦,传的人尽皆知,李诚又多了一项风流的罪名。
至于李诚跟高阳的绯闻,很自然的就不攻自破。再有就是太子那边,很自然的受到了不小的压力。白天里跟一干老师在一起的时候,被老师们轮番口水洗脸。大概意思就是,太子是储君,要有容人之雅量。
还不是皇帝呢,就背上一个不能容人的名义,将来做了皇帝,如何能纳谏呢?士大夫阶层看皇帝,其实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能否纳谏,从善如流。
不能纳谏,不能从善如流,违背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这些都是昏君的特征。
就在人们因为李诚的风流轶事津津乐道的时候,更生猛的八卦传开了。
西征大军总管侯君集,薛万均,被御史弹劾了。这一八卦爆出的时候,李诚告别了大理寺。牢头把住李诚的大腿,死活不肯松手,哭着喊着:“还请先生留下墨宝。”
“算你狠!”李诚看着衣服上的鼻涕,实在是恶心的不行,强忍不适,想到这地方以后还是会来的,这些小人物呢,还是给点好处吧。能省不少的麻烦。
于是李诚泼墨挥毫,在墙上赋诗一首。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摒忧患寻常事,留的豪情作楚囚。题记为,重游大理寺监狱有感。
李诚也就是随手一抄,抄完了丢下毛笔,仰面大笑,出门回家。但是这首诗,却引发了一堆争论。因为这一日,李诚离开大理寺的时候,侯君集和薛万均,却在面临牢狱之灾。
侯君集这个人,太不会做人了,所以仇家很多。又是皇帝对付传统门阀的急先锋,你想啊,有人带头弹劾他了,那还等个屁么?先弄死这丫的出口气再说。
刚刚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