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数千里,还有两千里的沙漠,这一路可不好走。李诚负责大军的后勤,责任重大。现在就必须开始做准备了,等到准备完毕了,估计已经是秋末了。
史书记载的高昌是自己作死,阻断丝路,不让西域各位来朝拜大唐。这是我们自己的史书的记载,你可以这么理解,高昌是地区老大,毕竟是汉人的底子,在西域那个地方小范围的称王称霸。高昌距离大唐很远,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当下的格局是大唐为尊,西突厥是老二,老大距离比较远,老二比较近。于是,高昌与西突厥达成了盟约,一旦唐军来征伐,西突厥答应派兵增援。
因为距离太远,考虑到当时的道路条件,还有两千多里沙漠地带,对后勤可以说是非常严峻的考验。鞠文泰不认为大唐能下决心进攻高昌,这么远的距离,军队的数量多了,后勤就能把你拖死,来的少了,西突厥出兵,胜算则未必能有。
这些东西考虑的都很周密,看起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鞠文泰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是大唐,唐军的战斗力远远超出了鞠文泰的判断。这么说吧,如果一万唐军遭遇五万西突厥的骑兵,干起来肯定是唐军获胜。
一万唐军遭遇十倍之敌,那就要看其他因素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的话,唐军还是能赢。唐军就是这么吊!以少胜多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一汉当五胡,是这个时代的定理。
还有一个因素,突厥被大唐打怕了,自身还有其他敌人,比如薛延拓。所以,无法全力以赴的应对唐军。甚至说的严重点,看见唐军的旗号就跑路都不是新鲜事。游牧民族在战场上刚正面的水平,一直都是被吊打的节奏。
再者,西突厥自身处在一个分裂的状态,内部问题很多,所以对鞠文泰的承诺,更多是是忽悠他给大唐添堵。
深知这一仗必胜的李诚,唯一要做好的就是大军的后勤工作,侯君集率一军出征,这一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