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单独聊一聊了,校场上溜达消食,崔成还吊着一只胳膊,李诚摸出预先留下,专门为崔成准备的一颗头孢,递过去:“赶紧吃了,别嚼直接吞。”
崔成毫不犹豫,接过就吞,完了来一句:“没味道啊。”
李诚绝望了,什么都能联系到吃上面。
“伏允可曾拿下?”李诚还是关心战事,结束的早,离开鄯州的时间就能提前。不然为啥那么辛苦去救火,保住了草料,不就是希望战事能更加的顺利么?
崔成摇摇头:“南路军在乌海一战,缴获甚多,独独走了伏允。”
历史的惯性太强大了,李诚只能叹息一声,还得一个多月啊,接着熬吧。
崔成也是遗憾道:“也不能怪南路军不得力,人马就那么一点。”
李诚解释:“没怪,就是觉得运气不好,还得在这地界多呆一个月。”
提起这个,崔成笑道:“此番战事结束,为兄也能回家了。李刺史向朝廷推荐了我,加上战功,回去任一方县令,绰绰有余。”
这算是一个好消息吧,李诚忍不住高兴起来:“那感情好,到时候一起回家。大兄是回清河么?”崔成笑道:“当年在清河,受尽白眼,愤而离开,如今也算有所成,却没有了当年衣锦还乡之心。就呆在长安吧,等着朝廷任命下来,立刻上任。”
李诚不免好奇的看看崔成:“大兄尚未成婚?”崔成看上去怎么也有三十来岁了。
崔成露出哀怨的眼神,扫了一眼李诚道:“当年倒是在说一门亲事,为兄不愿接受,这才不辞而别。一晃八载,清河崔家还有没有人记得为兄尚未可知。”说着话,崔成仰面看天,悲叹:“离家的时候十八岁,少年意气。家,还是要回的,母亲的坟上总要去看看。”
“好啊,到时候我陪大兄一起回去,给伯母磕几个头。告诉她老人家,大兄还有个二郎叫李诚。”李诚这句话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