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眉头深皱,欲言又止。
“将军?”陆绎试探问道。
俞大猷终于还是问道:“到今日为止,已经休整足足九日,我看时候差不多了。”
“将军莫急,我正是想与将军商量此事。”
陆绎打了个请的手势,俞大猷复随他回到大帐内,他掏出怀中图纸,递给俞大猷。
俞大猷盯着图纸看了许久,眉头越拧越紧,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该问什么:“这图纸你从何处得来?”
“是我的一位挚友,知我为岑港之战烦难,他替我冒险潜入岑港,绘了这张图给我。”
俞大猷也知晓潜入岑港是何等凶险之事:“替我向你朋友说一句,我俞大猷欠他一份人情……图上所标注,你能确定准确无误?”
陆绎道:“我相信他。”
俞大猷陷入一阵沉默,长久地看着那张图纸,以他多年征战的经验,他清楚地看出,一旦明军猛然发动强攻,还是会在火器之下死伤无数,攻下岑港仍然无望。
“……你也看过这图,应该知晓这仗打不赢。”他看向陆绎。
陆绎点头:“我来找将军,就是想与将军商议此事……我想过,要让明军顺利攻山,除非能够做到里应外合。”
“里应外合?”俞大猷一怔。
“可派数十人潜入岑港,挑起岑港内部大乱,再以烟火为号,与进攻的明军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岑港!”陆绎沉声道。
“数十人?”俞大猷摇头,“想要潜入岑港,除非是轻功绝顶的高手才能避开倭贼耳目,翻山越岭而入,军中虽有武艺高强之人,但轻功绝佳者甚少,一靠近就会被倭贼发觉。”
“不必翻山越岭,只要找善潜水者即可。”陆绎向他解释道,“我查看过岑港的港口,停着数艘战船,战船上时常有倭贼出没,这个港口与岑港内部必定有通道相连,我们可以由此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