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拿资料也记得清清楚楚,当场就给文彦博报了几串数字。
文彦博听王安石应答如流,都有些怀疑他们父子俩是不是早就这事商量过了。
不过不管商没商量,这事儿就该上报。
文彦博和韩琦、王安石一并前往垂拱殿求见官家。
官家近来过得还算开怀,听文彦博他们来求见,还捎带上王安石,有些稀奇,让人把他们领了近来。文彦博三人行过礼之后,便将来意与官家说了,他们一个是宰相,一个是枢密使,一个是群牧判官,正好都是该管这事儿的。
官家接过王雱的折子认真翻看完,又往回看了两眼,觉得自己挑的状元郎无一处不完美,连字都写得颇好,俊秀又不失棱角,一如他的状元郎本人。
上回王雱写折子上来,官家只觉得这小孩有些孩子气,但贴心。这回看了这无半字赘余的“结题报告”,官家便知晓这孩子那封折子纯粹是情之所至,句句真诚。到办事的时候,这孩子就像现在这般可靠。
官家道:“且挑批马试一试,真有这样的大用处再推行开去。”官家顿了顿,莫名觉得王安石这个以前上书喷他的人也顺眼了许多。既是儿子出的主意,交由老子去推行再适合不过,父子俩也好商量各项细则。官家心中有了决断,笑道,“此事就交给王卿去办吧。”
王安石喏然领命。
文彦博与韩琦自然也无异议。
走出垂拱殿,韩琦见王安石还是那张油盐不进的脸,心道他那儿子也不知像的谁。
一路沉默着也不是事,韩琦开口夸道:“介甫,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哪怕是状元郎,初到地方上也很难做出成绩来,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经验和职位问题。签判这种位置,上官不让你做事,你可以一直闲到任满。
... 像王雱这样三天两头闹出点动静来,还能一直让官家记着的,绝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