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这样的拥抱,犹豫之间眼眶已经红了。
儿子有出息,当父母的哪能不高兴,只是不愿意表现在脸上让旁人看了去而已。
即便眼眶隐隐泛热,王安石还是强自镇定地教训:“这都当进士的人了,还这么不稳重,叫人看笑话!”
王雱松开了王安石,去抱了抱他娘,然后又抱抱他妹。
王雱到家不久,道喜的人就陆陆续续登门。近年来科举改成两年一轮,状元几乎年年有,可十四岁就得了状元,还是三元及第,绝对是从古到今从未有过的先例!
接下来王安石少有花大钱请了同僚、友人去樊楼庆贺,王雱这个状元郎却不得闲,得去参加为期十几天的公款吃喝。
最开始的一场琼林宴摆在城东的琼林苑,官家会亲自摆宴与新晋进士们同乐,再玩点击鼓传花——哦不,曲水流觞之类的风雅游戏,争取每个人写点好诗在官家面前刷刷脸。苏轼和苏辙兄弟俩因为年纪比较小、模样十分俊秀,被选中当琼林宴的“探花使”。
照理说王雱年纪应该是最小的,长得也出众,也当得上“探花”之名,可这探花使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琼林苑中寻到好花献给状元。
王雱都没仔细了解过琼林宴的事呢,一听到这些习俗脸色就有些不好。这探花使献的花,是要给状元戴上的,没错,就是给戴头上。
宋朝士人们爱戴花,还爱戴大红大紫的花,王雱见苏轼兄弟俩在礼仪官的指引下兴冲冲地去挑花,表示一定会挑大的、挑鲜艳的,脸都有些绿了,和绿绿的新官袍相映成趣。
更可怕的是,官家特派的画师郭熙很快到了,一见到王雱就仔仔细细地观察起来,准备等会儿把状元郎画得认真些。
一想到自己得戴着那大红大紫、个头还贼大的花被画下来,王雱就觉得人生无亮。
王雱趁着苏...轼兄弟俩走远、其他人又没围拢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