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达当世奇才,子不若父,也属寻常。”于是定策,仍以陶瞻为梁州刺史、梁益都督,但别任汉中太守,而命周抚以少将、旅帅的身份,加任都督府司马,实际掌握兵权。
因为裴该是了解周抚在原本历史上的事迹的。周访死后,他曾一度依附王敦,王敦作乱时从逆,败后逃亡,遇赦还出,仍遭禁锢;两年后在王导的援引下得以重新入仕,却又为后赵将郭敬所欺,被迫放弃襄阳而逃,遭到免官。
这二起二落,使得周道和的名声很糟糕,好在他年过四旬后,终于得着机会重新证明自己——先随桓温西征伐灭成汉,继而主导平定隗文、范贲、萧敬文等人的叛乱。其于平蜀前即任巴东监军、益州刺史,此后长留蜀中,至其去世,号称镇蜀三十年,功勋卓著。
所以说,周抚还是知兵且能任事的,虽然跟他老爹没法比——但你能奢望再出一个周访吗?相比之下,陶瞻于史则记载寥寥,那么既然陶侃说我那儿子文事尚可,武备不行,估计是真不成吧。
关键是正如裴诜所言,汉中如今两面受敌,杨虎又可能蠢蠢欲动,倘若朝廷着急忙慌地换人,甚至于想趁机收编周家军,反倒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内部矛盾。故而裴该只打算塞一个汉中太守过去,纯文职,协理庶务而已,刺史、都督之任,都暂且交给陶瞻,但让周抚负主要的军事方面的责任。
此外自长安调派一营兵力西下,屯于太白山,以便随时可以经褒斜谷增援汉中。
随即裴该复召聚旧将,商量怎么处置高乐的问题。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虽然诸将皆不值高乐,但除了甄随直截了当地说“那等鸟人,留他何用,自当斩首”外,其他人却都请求饶过高乐的性命。
好比陆衍就说:“军败而逃,致使周公不能定蜀,确乎当正军法。然闻高将军所领不过两千疑兵,则一时疏失,遭受巴贼的突袭而败,情有可原。还望陛下高抬贵手,念其昔日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