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头头是道——看起来是吃透了。裴该这才把王贡先后两奏递给钟声,对他说:“卿此去任营司马,当勒束苏峻,严明军纪,勿犯我法,且就此二事,可徐徐探访之,以辨真伪。”
——————————
钟声领命之后,带着三百健卒,匆匆离开长安,启程东向——这三百兵大多出身司、兖之间,没有一个徐州人,方便往“公来营”里掺沙子。
可是等钟声气喘吁吁的,终于跑到东莞的时候,却听说苏峻已经撤兵回返,退驻城阳了。
且说苏峻在广固以南逡巡了将近十日,始终找不到曹嶷的漏洞可钻,又没有决心用手头这并不充足的兵力去硬撼城防,正在进退两难之际,曹嶷倒主动派来了求和的使者。
苏峻就坡下驴,要求和曹嶷划巨洋水为界,水西属曹嶷,水东属苏峻。使者往来,反复讨价还价,最终把界限东移,商定以潍水做界线。
也就是说,苏峻得把才攻下不久的剧县吐出来,同时曹嶷不但承认苏峻对城阳、东莱两郡的统治,还交出来半个北海郡。
于是苏峻留兵助守临朐,以防曹嶷破盟南下,自己也不回公来山了——那终究是郗鉴的地盘儿啊——而东退到城阳郡内的姑幕。这座县城距离广固和东莱郡的最西端距离差不太多,可进可退,皆有凭依。
随即苏峻就写奏报捷,并且请求大司马命其为东莱郡守,并暂摄城阳郡事。
奏报才刚送出,钟声便带兵来会,呈上公文和裴该的书信。苏峻表现得相当欣喜,还拉着钟声的手说:“我营中无司马,军政冗事,一身当之,何等的疲惫。天幸大都督遣艾华来,则我可息一肩,专心于戎事矣。”其实心里在说,这就是派来监视我的……我得小心周旋,不可落人把柄啊。
他不启公文,却先展开裴该的书信。信很短,不过是鼓励苏峻精忠为国,奋勇作战,提醒他曹嶷在青州根基深厚,不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