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茂弘也并非因循苟且的腐朽官僚,他确实有天下之志,也有恢复之意,否则就不会在新亭呵斥那一票只会感时伤事,眼泪哗哗流的家伙了。但终究出身门第和生长环境摆在那里,他是不可能放弃家族利益而专谋国家利益的。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然后平天下。”在王导这等人看来,家、国绝对不矛盾,能够同时摆平这两者,利国的同时也利家,那才是人生的最高成就。所以他们可为仁人,但做不了侠士,可为志士,但做不了烈士。
难道他王导就不想着挥师北伐,进取中原,驱逐胡虏,收复故都吗?问题你得考虑到投入、产出比啊,因国而破家,彼等必不肯为,也没有砸烂一切坛坛罐罐,破釜沉舟的勇气。历史上真正能够发兵北伐的,只有祖逖、桓温和刘裕三人而已,祖士稚是真正为国而忘家,基本上把家眷、部曲全都带过江了;桓元子、刘寄奴北伐的主要目的,其实还在于光大自身家族,所以才意志不坚,遇挫即退。
但是王导很清楚,王敦的想法跟自己并不相同。倘若说在王导心目中,家、国的比例是一比一的话,王敦则很有可能是二比一,而且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抛弃家族利益,为了家族利益可以抛弃国家利益。说起杀伐决断来,王茂弘自承远不如王处仲——比方说,即便再如何厌恶王澄,王导也下不去狠手杀他,终究是堂兄弟嘛,又同殿为臣——王敦若发起狠来,却是什么都可以抛诸脑后的。
本来王导主政、王敦主军,王导在内、王敦镇外,南渡的琅琊王氏尤其是王融这一支,靠着两支擎天巨柱,可以稳据江东,利国兴家。然而究竟以谁为首,谁主谁次呢?就王敦的野心和个性,真要是彻底掌控了江、荆、湘等中上游州郡,强兵在握,会不会反过来对王导乃至于建康政权造成危害呢?
王导此前只是模模糊糊地产生过类似想法,没料到庾亮双目如炬,并且一语道破了。王导不知道该如何表态才好,只得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