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老舍自传 > 附录:再谈老舍之死

附录:再谈老舍之死(5 / 10)

整个脑海。

这事,便是气节。

老舍先生有一段类似格言的话,写在抗战刚刚结束时,发表在一篇叫作《痴人》的短文里:

“谁知道这点气节有多大的用处呢?但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民族的正气,我们宁贫死,病死,或被杀也不能轻易地丢失了它。在过去的八年中,我们把死看成生,把侵略者与威胁利诱都看成仇敌,就是为了那一点气节。我们似乎很愚傻。但是世界上最良最善的事差不多都是傻人干出来的啊!”

这老舍式的格言真的伴随着老舍先生自己走完了他的一生,为他的生命划下了一个完整的圆圆的句号。

是非判断、独立思考

——前提

气节也好,投水也好,殉难也好,身谏也好,前提是是非判断,而是非判断的前提是独立思考:舍此便没有一切。

老舍先生是“文革”最早的殉难者之一。

一个合理的问题:那么早,他能看出有问题吗?

要知道,当时绝大部分人对“文革”是看不清楚的,相反,都心悦诚服地,虔诚地跟着毛泽东走,以为自己是错的,以为自己写的东西是毒草,自己需要彻底的改造。在作家群中大概只有茅盾先生,凭借他的丰富党内经历,有不同的是非判断,断然采取了不参加、不合作的态度。他的老资格地位对他也有天然的保护作用。他的情况可以算是少而又少的例外了。

那么,老舍先生呢?

他从一开始就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对“文革”持断然不同的看法。

这很奇特。

但,这是事实。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一日,是星期日,这一天,我回过家,和大妹舒雨一起,和父亲有过一次认真的谈话。

这一天,离他挨斗的八月二十三日只相隔两天,离他自杀的八月二十四日只相隔三日。

认真,是指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