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统帅蓝绍光本身虽然不懂得用兵,他的帐下谋士倒颇有人才,这是个占尽优势的谋略。
阵兵城中,利于固守,给养补充无虞,战场辽阔而平坦,不怕对方用险奇袭,敌寡我众,这是稳赢不输的战局,相反的,对安南有利的条件,对梅玉就大大的不利。
但梅玉也不外行,他同样地看出了敌我之间的强弱之势,他的兵能征惯战,但不能够以一当十,何况就只能以一当十,也只是个平手之局。
所以,他把大军驻扎在一个山头上,离预定的战场有二十多里之遥,山势很险,只有一路可通,安南的大军无法由这一条路猛扑,就在这儿等机会,等到方天杰的兵到了之后,守势更稳固了。他打的竟是个耗的主意。
由于他据的那座山后是丰饶的平原,城镇很多,他也不怕补给中断。
这一手倒反而使城中的蓝绍光感到不安了。他没有想到梅玉在迢迢千里行军远征之后,居然能定了下来。
预期在梅玉的军队进入平原后,挥众猛扑的计划受阻不说,那些优势条件也渐渐消失了。
他带了两万人来,却成了十万人的统帅,结构上就显得矛盾,安南将领多半骄悍桀骜,眼中没把这个元帅看得有多了不起。
再加上安南国王胡奇天天催他挥军出战,他也试过,派出了一千人的突袭队想抢攻上山,结果在山路上就被滚石急管打得落花流水,溃散逃命,回来的不到二百人,这一千人是他自己交趾的子弟兵。
审度一下情势,抢攻非为不可,但至少要发动两万人,一半由山路上不惜牺牲,源源不绝地猛攻,另一半人则要冒险由山岩绝壁处攀缘进击才有机会。
安南国王胡奇也同意这个作战计划,却不同意由安南的士卒来担任,意思是要由交趾的两万人全部出动,担任第一战线。
交趾军负责第一线,这原是议定的,梅玉此来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