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十二年,故人戏 > 第二十四章 来时莫徘徊(4)

第二十四章 来时莫徘徊(4)(4 / 7)

就和外头没通过消息,难得你来了,陪我说会话。”

傅侗文迫切想获取有用的信息,但与世隔绝,毫无办法。

沈奚回忆自己在上海遇到的事,事无巨细讲给他听:

八月时,全国开始统一银币,“袁大头”已经成为唯一的法定国币。当时她手上还有别的货币,被祝先生劝说着,都去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兑换了一堆银币、镍币和铜币。

九月上,她留意到有新版的《青年》杂志出来,很受追捧,她接连两期都没买到,倒是段孟和送了她一本。段孟和告诉她,创办人是陈独秀,这上头撰稿的人也都很有名,鲁迅、李大钊和胡适等先生都会有文章在上头。听到创办人的名字,沈奚想到了在游轮上,傅侗文提到的那位跳海的先生。这一个个名字对她都是陌生的,但她想,傅侗文该会晓得。

“《青年》?”傅侗文念这个名字,没多的评价。

他这人,从未听到他直白地评议什么,不像沈奚接触到的那些留学生,总喜好慷慨激昂地表达自我,阐述追求。

沈奚说到后头,停下来,傅侗文凝注她。

要不要说?不说他迟早也会晓得。

“可能……是要登基了,”她低声说,“外边的人都在说。我看到你父亲也在试官服。”

来时路上,火车站、轮渡上都有人在说。

尤其她从上海到南京坐得是头等座,那里头的人更像上层社会的人,说起此事更不遮掩。

这在傅侗文预料之内。

他是被锁了铁链的人,心余力绌,徒增烦闷。

傅侗文将一杯茶饮尽,握她的手:“灯不好一直亮着,庆项明日又要啰嗦。”

他是在说,要睡了。

沈奚跟着他,坐上软绵的床,记起刚刚的旖旎。于是在揿灭台灯前,她游移不定地瞄了一眼他穿着睡裤的下身,怕他还在“僵持”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