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中国性研究 > 《战国策》记性交姿式

《战国策》记性交姿式(2 / 2)

以就无所谓了。这种妙文,在甫宋鲍彪新注本里说:"宣太后之言污鄙甚矣!以爱魏丑夫欲使为殉观之,则此言不以为耻,可知秦母后之恶,有自来矣!"在清朝王士桢《池北偶谈》里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其实他们全都大惊小怪了,他们不知道中国古代文明中,在性的看法上,确曾有过开通的一面。大多的性禁忌其实是以后的事。

《战国策》中因为记录了战国时代策士、说客提供的策略,其中自然不乏有使道学家头痛的"邪说"(秦国宣太后用性交谈政略,自也是"邪说"之一),当然也动了查禁("灭其籍")的念头,所幸有惊无险,还是留存下来了。曾巩在序里说: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故孟子之书,有为神衣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到秦、汉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得而废也。"

正因为"禁邪说"之前,得先使人们知道被禁的"邪说"是些什么,所以,这些反面的言论,得以"反面教材"而留传于世、"放而绝之"了。"放而绝之"者,任它存在却同时"著而非之"(加以打击)之谓也。连古人都知道用"放而绝之"的手段对付不当言论,可是其笨如牛的国民党却不知道,你说国民党多要命?

一九八四年十月五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