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小时中,“途中为车辆阻塞者三次,无法前进。父亲不得已,乃下车步行,通过后改乘吉普车前进”。果真如此吗?还是秦孝仪所说的,蒋介石一直坐在车子里,并没下车步行呢?
我们从《毛故上将人凤先生哀思录》中,见到王蒲臣有一篇《悼念毛先生》,说是“运用了特种技术”使蒋介石到了机场,文章中已明说“就是领袖的车子也无法通过”,但如果真是蒋经国所说的“乃下车步行”,步行就是步行,步行能叫“特种技术”吗?由此可见,这一“特种技术”,恐怕是见不了人的吧?恐怕是不宜流传青史的吧?“徐蚌会战”时,国民党大将胡琏逃亡,他的“特种技术”是和战车连长甘义三、副连长周名琴等人,乘坐战车“突围”,战车是何等威风的东西,什么也挡不住它,见人就压,压死人活该,最后“突围”成功了。我不知道毛人凤的“特种技术”是不是根本就是战车。若不是战车,那又将是什么呢?江南《蒋经国传》说:“当衣复恩驾驶的中美号专机临空之际,由江口过江的解放军,距重庆白市驿机场仅十公里,战时陪都半小时后失陷。”只要有“特种技术”在,任何英雄都可在半小时前从容脱险。——“特种技术”大矣哉?选古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此蒋得脱几冤魂呢?
蒋介石得脱后,飞往成都,于十二月七日将“国府”迁至台北,三天之后,逃回台北,从此与大陆永别,一去兮不复返矣。从此台北成为小朝廷的偏安之区,国民党欲说还休,究竟不好意思在南京丢后,径称台北是“首都”,不过为了维持小朝廷的国家假象,称台北为“首都”,却又极为必要。这怎么办呢?无奈之下,只好假造外电,说华侨四海归心,视台北为“首都”云云。回想中国历史,商朝前后六百四十年,也不过迁都十二次;唐朝二百八十九年,也不过迁都五次。商朝平均五十三年迁都一次,唐朝比较密集,但唐玄宗、唐德宗离开首都,都不过一年即回;唐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