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虚拟的十七岁 > 阿基米德式「支点」

阿基米德式「支点」(4 / 5)

问题,不是真假问题。女人其实只关心两样东西是不是真的,前者,她心上男人的心;后者,她手上她的钻石。最后,最关心的毋宁偏向后者了。真假问题的关键不在假,而在假得够不够水准;不在是不是假,而在够不够好。够水准了、够好了,对假没有争议。所以,我投假牙一票。」

「那我呢?我是假牙之类吗?」

「你朱仑有真假问题吗?如果有,那个是真的?朱仑的问题不在有真有假,问题在有两个真。朱仑不在真真假假,朱仑在真真真真,问题会不会太纯真了。二十四开金(carat)是纯金,但在运用上,不如十八开的。问题是朱仑看来是十七开的,有十七开式的玩法吗?」

佛门讲「色相庄严」,我喜欢这四个字,但解释远超门外。

佛门讲究万物皆空,以无相为归。在归之前,人或物一时呈现于外的形式,称为「色相」。「色相」两个字,后来通用了,越用越宽,甚至有「出卖色相」的用语了,实在可惜。「色相」,应该回归到最高层次。我对这一层次的诠释是:色相是「美的肉身」。

表现「美的肉身」,不是单一的赤裸,单一的赤裸会并发低层次的欲界,所以,要用「色相庄严」来界定,中国古书中已发展到「色庄」、「颜色庄严」的用法,可是层次不够、定义歧乱,只有把「色相庄严」重加诠释,才是最好的选择。

「色相」是不够的、是漂浮的,用「庄严」来衬托它,才是完美的、动人的画面。

要的不止于「美的肉身」,而是「庄严的美的肉身」。因为「庄严」在兹,所以没有欲界,有了欲界,也不复成其欲界,因为「庄严」化掉了低层次。即使恶人做了恶事,也叫「庄严」、叫「恶业庄严」,这是佛门的「泛庄严主义」。

我想我会喜欢一个画面。那是我对「色相庄严」的朱仑,做「恶业庄严」的我。即使在被我强暴中,她仍旧保持「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