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巨流河 > 第12节 三江汇流之处

第12节 三江汇流之处(2 / 4)

发现到这地方却纯由一个“缘”字。

一年级下学期某个早晨,我由那间陋室出来稍晚,走向大门时,看见一个挑水的老者在上锅炉的石级上摔倒,头撞在阶上血流满脸,旁边的水夫扶起了他,却不知如何止血。我当时立刻奔回房间,拿出家中带来的药盒,棉花、红药水、纱布、胶带,帮他止血包上,用的全是童子军的重庆救灾训练。在南开六年全无我用武之地,如今能在自己落难离家时“日行一善”,自己也感动了一番。

我把那瓶红药水和纱布等送给伤者,两位水夫在旁边对我说这是他们的领班,因为老婆生病,儿子不争气,他都五十岁了还得出来挑水。这之后每天早上我都注意看他有没有换药,直到伤口结疤。在那个时代,药护观念是柑当原始的,我那童子军知识,在此已不算太落后了。那天早晨,当我站在水西门外的草丛申张望时,那位老水夫正在河里用水桶挑水。他看我拿著书,便走过来,小声的指给我绕右一条小径再转前行,可以找到一块读书的她方,“这边人杂,我会告诉他们不打扰你。”

这真是我最富足的产业啊!在乐山之后的两年,我从没有告诉人这个地方,和那江上的岩洞一样,对我是圣灵之地。那一年我二十岁,面对重重威胁的人生,觉得随时可能失去一切,孤苦无依。唯一必须留下的是自己的心灵,这一颗切切思慕知识、追寻善和美的心灵,而这河岸小片净土,曾是我安心置放心灵之地。

初搬上阁楼时,夜闻布谷鸟啼,竟似济慈在祖屋院内听到院里筑巢的夜莺歌唱心情。很想去找找鸟儿筑巢的树,在河岸窗下方向搜寻多次,当然是找不到的。暮春二一月,岂止江南杂花生树,莺飞草长!坐在河岸那里。晴天时远远看得见青衣江上帆船顺流而下,后面是无根的江夭。青衣江至今仍引人遐想,千年前李自初过乐山,有诗《峨嵋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