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谊甚重,餐聚时常邀他参加,在此认识了陈果夫、立夫兄弟。宁汉国共分裂后,在南昌九江和杭州认识了许多风云人物,了解国民党的状况,也认清了国共的关系。这一年中曾多次到日本去,进一步观察、研究日本。在郭军革命中,见识到政治大起大落的局面,深知参与政治不能不懂军事,希望能有系统地研究现代军事。遂于一九二八年,由政府授予陆军中尉军阶,正式报考进入日本训练在职军官的步兵学校(陆军大学需三年才毕业)。开学前被派下部队,在高田三十连队任队附(相当于副连长),白天上课,晚上住在部队,每周末坐夜车到东京去,常与中央派去日本留学的军官(多为黄埔一期)相聚,因他毕业于金泽四高,日语文皆好,被尊为日本通,常可助人。有时与日本老同学叙旧,接触面甚广。日本人一般对中国东北(他们称为满洲)都有兴趣,因他是参与郭松龄起义的革命者,而乐与交谈,使他听到日本觊觎东北的种种真心话,内心深为故乡担忧。在此期间,他进一步研读日本的军事史,幕府时期的武士精神,明治维新后的军事现代化和二十世纪扩张主义的萌芽。
那三年,一个二十七岁的北国青年,兵败亡命,浪迹天涯,从郭将军家围炉夜话至长江,遇见了许多当时正在创造中国近代史的人物,因缘际会,作了许多长谈;谈抱负,谈理想,投契相知,这些长谈铸造了他一生的政治性格和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