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人性中生而俱来无法消弭的基本冲突。陀氏在这本小说中说道:“这是一场上帝与魔鬼的战争,战场就在人的心中。”陀氏是研究人类心灵中善恶冲突最深刻的小说家,在这部书中,杜氏对于人类善与恶的检视,已经提高到了宗教的层面。他在另一本小说《罪与罚》中写道:“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任何事都可能发生。”的确,如果没有代表道德力量的上帝存在,那么弑父也随时可以发生的了。“弑父”这项最违反人伦的罪恶便是这本小说的主题。西方文学从古希腊索福克利斯的悲剧《伊底帕斯王》到陀氏的《卡拉玛佐夫兄弟》,许多杰作都在挖掘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人伦禁忌,证诸佛洛伊德学派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我们不能不懔然于人心惟危,在重重宗教、伦理、道德的压束之下,而人类那股最原始的嗜血乱伦的冲动却仍旧蠢蠢伺机而发。西方文学的深刻处在于敢正视人类的罪恶,因而追根究底,锲而不舍。看了《卡拉玛佐夫兄弟》,“恐惧与怜悯”不禁油然而生。恐惧,因为我们也意识到我们本身罪恶的可能;怜悯,因为我们看到人竟是如此的不完美,我们于是变得谦卑,因而兴起相濡以沫的同情。文学最大的功能,大概就是唤起人类常常处在休眠状态中的恻隐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