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话。
当他看完了这封信时,立时就明白了。
所欠的军饷,朝廷一文钱也没有,这没钱还打什么仗?皇上的意思,分明就是要招抚,他是最前线的统帅,皇上要借他的口说出来!
但这样一来,会不会得罪扬大人?还有那些反对招抚流寇的人,搞不好自己就会成为替罪羊……
如果装聋作哑,继续剿匪呢?
熊文灿不仅打了一个寒颤,他虽是五省总理,但实际能掌控的士兵,只有一万,绝大部分军队都在左良玉的手中,而左良玉呢,常常撂挑子,有时服从军令,有时却又非常固执,连杨大人的军令都当耳边风。
对面的张献忠,手中至少还有九万流寇,即便除去民妇,青壮也不会少于三万,而且还喜欢往深山老林钻。
没有军饷、打仗没有把握、左良玉不服支配……
杨大人打的好算盘,但真要完全剿灭张献忠之流,还不知等到猴年马月,这还需要左良玉的绝对配合……
皇上的亲笔信,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熊文灿不再犹豫,他立即提笔写信,逐条陈述了招抚的理由,最重要的是,安抚所需花费,远远小于剿匪。
皇上的亲笔信不是圣旨,熊文灿的回信便不是上疏,不必经过内阁的审核,他派出快马,立即将书信送往京师,转头来便开展了招抚的工作。
朝廷的美意,一定要及时传达给流寇,但流寇不是混在百姓中,便是钻入深山老林,一时联络不上。
熊文灿让军中的文书,立即写上数百条招抚的讯息,着士兵在流寇时常出没的地点张贴、宣传,同时知会左良玉,让他暂停军事行动,以免激怒流寇。
人都派出去后,熊文灿长出一口气,既然皇上的意思是招抚,他起早着手,总算没有误事,应该还能捞到军功!
不用打仗,又能得到军功,何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