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被不断利用,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因为性质较为稳定,在炼钢过程中完全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既要向炼铁炉中不断冲入氧气,又要让多余的、氧气含量低的空气排出,炼铁炉上必须增加出气口,让空气在炼铁炉中充分流通,这就像是水田养殖,有抽入净水的进水管,也有排出污水的出水管。
李自成立即找来主官铁匠的刘方,让他将大明的炼铁炉进行改装,在进气孔的对面,增加一个排气孔,同时向炉内不间断补充新鲜的空气,对现有的生铁回炉重炼。
刘方不知道李自成的用意,但李自成既然说了,他也只能照办。
初步解决了钢的问题,李自成还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击针撞击底#火的问题,但他思索半天,却是苦无良策,总不能回到点火的老路上。
也许西洋人已经解决了这问题,李自成只能暗自叹息,可惜,这样重要的技术,西洋人是绝对不会透露给大明的。
西洋传教士!
李自成猛然想起,在大明时代,随着西洋海商东来,伴随着他们的还有西洋传教士,这些传教士都在教会学校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对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有独到的见解,实际上现在的西洋,只有教会才有足够的财力开办学校。
大明时代最为有名的传教士,后世都是赫赫有名,关键是,他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有着对神学的虔诚态度,更有着良好的品质,大名鼎鼎的利玛窦、汤若望……
李自成内心一震,汤若望这个本该最能推动大明科技发展、为徐光启极为赏识的传教士,此刻似乎就在陕西,趁着他没有被徐光启挖掘之前,必须找到他。
让李自成最为头痛的是,汤若望并不是单纯科技大使,而是传教士,让他来到小小的西宁,如何才能打动他,难道让他在西宁传教?
除了来西宁传教,还有什么能打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