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皇宋锦绣 > 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

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3 / 7)

去世,当时仁宗也是悲痛无比,而北宋的财务状况,也从叶清臣开始,出现了恶化的迹象,虽然继任的大臣,都是比较出色的,可是北宋依然陷入到了深渊之中。

此时的叶清臣在赵信的眼里,却是充满了活力,财务这玩意,真的是一个很繁琐,很细节的东西,如果是财务方面没有任何的问题,一个合格财务人员,可以平稳的分配,可是当钱不够的情况下,那个麻烦也就大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都没有米,哪怕你有的御厨的水平,也无法发挥出来,当时叶清臣,或许是因为这个日夜苦思,最终陷入到了牛角尖,最终郁郁而去。

现在,北宋的财务状况,远没有恶化到那种程度,再加上最近对于财政问题的缓解,叶清臣的心情肯定比以前好的多。

叶清臣来的目的非常的简单,稍稍的闲聊两句的,叶清臣就把问题引到了他来的目的上面了。

叶清臣透漏给了赵信,询问赵信有没有一个短一点的,可以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例子,这样方便介绍。

叶清臣这样的实干家,他可以为了验证某一个方面好坏,选择派人,用快马的方法,到丁海军去验证,可是其他人,不能够都这么做,要想受到最少的责难,一个投资不算大,又距离的汴粱很近的铁路,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叶清臣说的非常的对,赵信之前没有考虑到这点,在思考了之后,又拿出了一份计划书,这是一条汴粱到应天府的铁路计划。

北宋的四京,都是北宋最为繁华和富庶的,在北宋的版图上面,地位也相当的高,这中间,又以汴粱到应天府的最为繁忙。

汴河联通应天府和汴粱,应天府之下,那是淮河,汴河是一条支流,水量较少,却是联通应天府和汴粱的重要通道,哪怕几经疏浚,可是运输量还是不高,这实际上是制约了汴粱跟应天府之间的联络。

在古代,运河和河流就是一切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