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皇宋锦绣 > 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

第三百八十章 保证金(3 / 5)

呢,那只会越来越差。可是土地是生命之源,哪怕是贫瘠的关中,也有几百万人口,总不能所有的东西的,都需要从外面进口吧,本地也没有足够的资金。

在贫瘠的土地上面,不停的努力,用勤劳,来养活自己。这是无奈的决定,也是必须的决定。

这种情况,就如同一个恶性循环一样,在北方大地上面不停的持续,从汉唐之后,北方和关中平原的土地,是逐步的贫瘠,在北宋已经到了相当恶化的程度了。

之后,却因为元蒙的出现,把整个中国都改成草原了之后,才慢慢的恢复了一些的,却到明清又没落下来。

越是贫瘠的土地,劳动力就越发的重要,因为只有足够的劳动力,才能够在农忙的时候,把地里的庄稼收割下来,不至于损失,而多余的前提下,还可以开荒。

为什么中国人,从封建社会开始,就重视男丁的存在,男丁越多的家庭,不但在乡村之中地位高,也容易的积累起家业。

按照封建的传统,大部分开荒所得的土地,经过一定时间的耕种,甚至缴纳一定的赋税,是可以变成自己的,只要是无主的荒地就可以了。

一头牛,可以相当于10个壮年劳力,而付出的,只是牛吃的草和在农忙时间的少量粮食,这对于普通的地主来说,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可是北宋缺少耕牛,虽然说,一头牛的价格,大概是十几贯的样子,不说是二等户,富裕一点的三等户,咬咬牙,拿出这个钱,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惜,北宋确定有耕牛的,大部分都是一等户,或者是二等之中的佼佼者,三等户,除非是极少数特别的情况,否则,是没有耕牛的。

原因很简单,没有那么多,每年进入到北宋的耕牛,自然繁衍的,就这么多,这部分抵消掉死掉的,增长率很小,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

可是现在,渭州的牛马大会,20万匹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