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人,这是石破天惊的,在王朝历史上面,从来都没有出现的,类似汝南郡王,当然是摇旗呐喊的反对,可是他反对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作用。
没人会放弃这个机会,这可是皇位啊,整个封建社会,最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哪怕有万一的可能,都愿意付出所有的努力,更别说,只要入围,就最少有一成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之下,所有有可能入围的宗室,加上他们的裙带关系,组成了一个足以让人侧目的势力。
另外一方面,那就是中枢大臣,北宋从太祖开始宣布,官家于士大夫共治天下,北宋对于读书人善待,冠绝整个历史时空,也因此,北宋是文坛最为璀璨的时代,无数的大家,圣人,天才,纷纷的出现,也展现了文治的极点。
虽然对于古板的大臣而言,选择多个继承人培养,最终确定一个合适的皇位继承人,这个没有什么先例,但是仁宗名义上,已经没有合法的继承人了,甚至连亲近的子侄都没有,他最亲的,就是堂兄弟,然后堂兄弟的儿子,就是堂侄,这在普通人哪里,已经相隔很远的关系了。
符合条件的很多,谁近谁远,都一样,同一个祖爷爷,谁比谁近,谁比谁远,以前还有一个独占鳌头,汝南郡王的儿子赵宗实,现在他不说淘汰了,最少说,没有之前那么突出。
在可有可不有的前提下,这样的学习和选拔的过程,跟科举有些相像,只不过,这个人员更少,更集中,可是鲤鱼跳龙门的几率更大。
一个普通的宗室,可能只拥有宗室之中,最简单,也是最低级的爵位,可是通过了之后,就是储君候选人,无论最后成功不成功,一个郡王的爵位是要有。
对于一些低级的宗室来说,或者是游离于整个核心圈子之外的宗室而言,他们的要求也就是这个而已。
可是如果能够通过五年的努力,越过了这个界限,并且最终成为最终的那一个,那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