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追求极限,超过70%含量的浓硫酸,都有巨大的杀伤力。
在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赵信也顾不了许多了,直接找了一个陶瓷的锅,具现出了大概5升的绿矾油,杂质很多,如果有时间的话,他完全可以等一等,经过简单过滤,可以让杂质减少,比如说,棉布,或者是铁丝做的细网,可以把一部分杂质给过滤和吸附,这个时候,赵信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过滤,要过滤硫酸,起码需要密集到一定程度的铁网,先不说这个时代的拉丝技术不过关,古代很少产出合格的铜铁丝,,即便有,制作铁丝的过程也是非常困难,更别说编织成密集的细网。
只是作为武器,那就可以忽略杂质,他要能继续的进行了,从稀硫酸到浓硫酸,不需要大规模的生产器械,一个不被浓硫酸高温反应的锅,只不断的蒸煮就好了,硫酸相当的稳定,不会因为简单的加热挥发,伴随着温度的提升,水会挥发,当硫酸之中的水逐步的减少,硫酸的浓度也就会增加,这就是生产的原理。
铜不能作为容器,铜跟浓硫酸的反应不快,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快,加热的情况下尤其如此,铁虽然在常温下,会剧烈反应,之后形成钝化,阻止反应的继续,可是在加热的状态下,这个反应速度也会加快,好在,船上有陶瓷,哪怕不是什么好,却也够大,可以作为加热的容器。
稀硫酸和浓硫酸的转化,不停加热就好了,一些比较纯净的稀硫酸,可以被加热到极致,一直到浓硫酸沸腾,说是沸腾,只是浓硫酸会在一定浓度的时候,跟水形成共沸物,到这个时候,这个溶液就相当的稳定,浓硫酸和水都不会挥发,形成一种混合物,这就是传统意义的浓硫酸,极限大概是98.5%,或许工业上和实验室还有更高浓度,可惜那个已经超过了高中起点的化学。
这样的方法很简单,也是化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再加上一点点的巧合而形成,看似简单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