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那煎饼一挑,二婶的脸又清澄起来:"别走了,在这儿吃吧。"
"不了。"拾来嗫嚅着,二婶没听见,将面团子在鏊子上一抹,抹得溜溜圆,再一挑。拾来看着二婶的手:手腕圆圆的,手指肚鼓鼓的,手背的皮有点起皱,却结结实实的。他见过最多的是媳妇姊妹的手,每日里有多少双媳妇姊妹的手在他眼皮子底下翻腾,挑来拣去。可他却从没觉得有哪双手象这双那样,看着心里就自在,就舒坦,就亲近,就……怎么说呢,心里就暖暖和和的。他象是在哪里见过这么双手,要不,咋这样眼熟呢!
"你也是个苦命的,"二婶抹着面团子,悠悠地说,"往后路过这里了,就进来喝碗茶,吃顿饭,歇歇脚,就算是个落脚的地方吧!"
拾来鼻子酸酸的,不说话。
"有洗的唰的,就搁下。一人在外苦,不容易。"
"二婶!"拾来抬起头喊了一声,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泪。
二十三
这天夜里,大姑耳朵边没听见货郎鼓响。一夜睡得安恬。
二十四
地分到户了。不论文化子怎么哭怎么闹,他大都不让他念书了。文化子急得没法,找了鲍仁文来说情。鲍仁文对他大说:
"我叔,你眼光得放长远点。分地了,要多收粮食,就看个人本事了。让文化子上学,学点科学,种田才能种好哩,单凭死力总不行。"
鲍彦山只是吸烟,不搭话。
鲍仁文又翻报纸念给他听:某某地方一个高中生养长毛兔成了万元户;某某地方一个大学生种水稻,也挣了不老少……听得鲍彦山眼珠子都弹起来了,可话一回到文化身上,他便又泰然下来。似乎文化子与那些人是一无联系的。任凭鲍仁文深入浅出地解释,他亦是不动动。说:
"远水救不了近火啊,大文子!你不知晓。"
"还是多读书好哇!"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