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王安忆短篇小说和散文集 > 依旧,遍地流火

依旧,遍地流火(9 / 10)

的印象,又只在“台阶”。在他眼里,大约远不如天目山有意趣。他组织谱写了一首咏诵天目山的歌曲,送到“同一首歌”编导组,至今没有回音。他谦逊地以为是曲谱得不够好,问能否请上海的艺术家帮忙修正。他还收到过一封信,来自毛泽东旧日的警卫员,说毛泽东曾经在一九六四年悄然上过一次天目山,为证实此事,他按信封上所写地点去信再问警卫员,警卫员却已与世长辞。这些不顺遂并没影响他的心情,他显得快乐而且友善。临安的青年们,都有一种佛性似地。一千年前,西天目山的僧侣们,一块石板,一块石板,一块石板,铺成这数十里山路,也是无穷长的经文,供樵夫和采药人的草鞋底吟哦。石板光滑如上了釉,着力处变成坑洼,排列也约略错落,可却坚牢如初。

傅强告诉说,天目山崇拜韦陀。韦陀从出生地九华山来,在此山显过身。所以,禅源寺专修有韦陀殿,位第二进。日本侵华时期,日军对天目山脚的浙西行署激烈轰炸无数,由一名汉奸在禅源寺对面山头点火,设目标。于是,那山便有了名字,叫“火焰山”。最为酷烈的一次轰炸中,禅源寺五百僧房统化为灰烬,却奇迹地留存下第一进天王殿,这也像韦陀施法所为。一九四八年,复又修起韦陀殿。如今,韦陀殿后,正大兴土木,重修主佛殿,巨大的佛像已塑到半身,图样为禅源寺新主持亲绘。这是一位能干的法师,具有开创的思想,为禅源寺制定了伟宏远大的规划。那就是将中殿与韦陀殿迁至邻座山上,再将天王殿,日本轰炸劫后余生之所在,殿门正过来两度。因原先殿门偏东二度。所谓“正”过来,即拆掉重来。

在浙西最后一日,受邀去大明山。大明山实是黄山尾脉,所在昌化区境,已近皖南,民居可见徽式踪影,老桥多为旧日徽商所造功德桥。昌化原是独立县,和於潜,临安合为一市,降为镇。车过昌化,依稀可见县制规模,人口密集,街道上店铺林立,有一股繁荣气象,却也趋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