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长期占据了河南的南阳府等地,让李自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稳步的壮大实力,依托地盘的支持,李自成几次打败了朝廷大军。其威名更大,投奔的老百姓更多。
攻下了开封府城和太原府城,李自成的实力几乎达到了巅峰,他麾下义军的人数超过五十万人,对外号称百万人,而且他开始在河南以及山西等地征收赋税,用来补充义军的开销。
到了这个时候,李自成需要名分了,这不是自封的名分,而是大明朝廷承认的名分。
李自成在义军之中被称之为闯王。自封的名号就更多了,攻下开封府城之后自封为“奉天倡议文武大元帅”,攻下太原府城之后自封为“大顺王”。不过这些称呼是不可能得到认可的,那都是自封的,若是得到了大明皇帝敕封的王位,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李自成写给皇上的奏折如石沉大海,没有丝毫反响。
这激怒了李自成,他准备率领大军进攻北直隶,甚至想着直接拿下京城。到时候自己也能够做皇帝了,不过他的这个想法。被顾君恩阻止了,无他。后金鞑子正在北直隶肆掠,这个时候义军进入北直隶,必定和后金鞑子产生厮杀,后金鞑子可不是朝廷大军,战斗力异常的强悍,义军与后金鞑子厮杀,损失肯定巨大,就算是勉强战胜了后金鞑子,得到好处的也是朝廷,要是朝廷大军趁着义军遭受损失的时候进攻,还不知道结局如何。
李自成听从了顾君恩的劝阻,决定在河南以及山西两地扎根,观察北直隶以及南直隶等地的局势,找寻对自身最为有利的时机出击。
李自成请顾君恩分析大明之局势,他已经有了远见,将麾下的义军当作了重要力量,与朝廷大军、后金鞑子以及郑家军平起平坐,如何在这几股势力的搏杀之中取得最大的好处,是他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要求顾君恩分析形势的同时,李自成自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