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而且要带头执行所有的规矩,包括及时的上缴赋税等等,不过对于侄儿郑坤宇,倒是不遗余力的培养。让郑坤宇和郑瀚宇两人一道读书,好要求郑瀚宇好好的待弟弟郑坤宇。
郑家的下人很多,一来是因为郑勋睿的身份不一样,二来也是郑凯华有钱,以前郑福贵等人在京城的时候,家里很是安静,不过老人回来了,情况肯定不同了,郑勋睿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回家的那几天时间专门说了。管家的依旧是周冰燕,但需要照顾到父母的感受,在处理诸多事宜的时候。稍稍注意一下。
家和万事兴,家族慢慢的大了,很多事情都会出现,稍微不注意就会引发很多的矛盾,俗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尽管在郑勋睿看来,所谓的家庭应该是指小家庭,可他身处的这个时代。家庭全部都是大家庭。
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些事情,郑福禄等人与郑福贵交谈的时候。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自家的子侄乃至于孙辈的事宜,透露出来的意思。想让郑勋睿帮忙安排一下,进入到官府里面做事情,现如今南直隶各级官府官吏的待遇很高,每月的俸禄足够过上舒服日子了。
郑福贵提及这些事情的时候,郑勋睿有些恼火,但他还是很详细的解释了情况,能够做事情的或者是有能力的亲属,他肯定会照顾,至于说不能够做事情之人,进入到官府是给郑氏家族抹黑,这一点在郑氏家族之中早就有共识。
郑勋睿甚至专门解释了,之所以不让郑凯华进入到官府之中,就是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其实郑凯华是有能力的,完全能够进入官府做事情。
听到郑勋睿这么说,郑福贵也就不多语了,他发觉自己这个儿子,做事情讲究原则,有着自身独立的判断,外界是难以影响到的。
回到家中的郑福贵,很快开始操持老本行,与郑凯华一道制种,这些事情本不需要郑福贵亲自动手,不过在京城这些年闲得慌,回家之后找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