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士升不会允许这等情况的出现,他专门给皇上写了奏折。要求还是由内阁首辅主持内阁商议诸多的事情,内阁次辅予以协助。
钱士升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在朝廷之中巩固东林党人的根基,原则上五品以下的官员,内阁商议基本就能够确定下来,皇上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关心所有官员的任命,能够把握住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就很不错了,在内阁多年的钱士升是明白此中奥妙的,故而他巧妙的利用内阁商议官员任命的事宜。安排了很大一部分东林党人出任七品、八品甚至是九品的官员。
可不要小看这些品阶不高的京官,他们往往是做具体事情的,熟悉政务。且有着丰富的经验,基本是部门的骨干,将这些有能力的人笼络到周围,就有了足够的实力。
第三件事情,钱士升明确了剿灭流寇以及防御后金鞑子的战略战术,在剿灭流寇方面,兵部确定的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依旧坚持,只不过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由迅速的剿灭流寇。到逐渐的封堵和削弱流寇的实力,待到时机成熟之后予以最终的打击。在防御后金鞑子方面,主要是稳固关宁锦防线,放弃修筑大凌河城的想法,尽量的保证辽东和辽北的稳定。
钱士升的所有奏折,皇上几乎都准奏了,特别是在巩固和集中内阁权力方面,或许内阁出现了长时间的波动,让皇上感觉到内阁若是不能够团结,那就做不好任何的事情,或许是司礼监慢慢掌控了大权,已经能够限制内阁,成为了皇上主要的帮手。
当然,钱士升提出来的这些奏折,都是在充分思考和揣测皇上心思的情况之下提出来的,朝廷已经准备将主要的经历放到对付郑勋睿和郑家军方面,其他的方面自然要削弱一些。
东林党人与郑勋睿是死对头,故而在对付算计郑勋睿和郑家军的事情上面,钱士升不遗余力,钱士升不笨,他知道皇上利用东林党人与郑勋睿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