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看向了杨嗣昌。
杨嗣昌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兵部尚书,如今陈新甲又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兵部左侍郎,如此一来兵部的权力大大的增加了,至于说孙传庭兼任兵部尚书的职衔,倒是没有特别的影响,可对于孙传庭本人来说,在今后剿灭流寇的时候,更加好指挥了。
皇上的这道圣旨,对于杨嗣昌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陈新甲得到了杨嗣昌不少的提携,此次能够进入内阁,肯定是支持杨嗣昌的,这就导致内阁的权力分割出现了更多的变数,钱士升和侯询等人是坚决支持东林党人的,杨嗣昌和陈新甲抱团取暖,牢牢的控制兵部,同样有了不小的话语权,作为内阁首辅的周延儒,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支持,举步维艰,内阁次辅张凤翼稍微好一些,能够得到杨一鹏的支持。
内阁出现这等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内阁首辅缺乏必要的权威,内阁就不可能形成什么合力,各自为政的状况一旦出现,朝中大事就要遭遇到波折。
可惜到了这个时候,周延儒和张凤翼都无法开口说话了,他们就算是勉强说出来,也不可能得到皇上的支持,他们很清楚,皇上的心思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心一意想着能够剪除郑勋睿和郑家军,维护大明王朝的稳固,至于说流寇与后金鞑子,其危害的程度,怕是比不上郑勋睿和郑家军。
陈新甲和孙传庭等人取得的胜利,本来是应该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军的损失也是不小的,而且消耗了大量的钱粮,无奈陈新甲等人的运气很好,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取得了胜利,等于是鼓舞了皇上的士气,受到如此之高的赏赐,也是顺理成章了。
二月十八日,皇上的圣旨抵达了襄阳府城。
如此之快的圣旨太少见,可见皇上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
接旨的时候,陈新甲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他的目的终于达到了,顺利的进入了内阁,无限接近权力的巅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