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睿的布置落实下去的,从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之中,文坤也学到了太多的东西,他是深切感受到了,郑勋睿是真正为百姓考虑的,希望百姓能够丰衣足食。
此次回来出任苏州知府,文坤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想当初他只是苏州府衙的一名吏员,平日里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知府大人。现如今自身居然出任苏州知府了。
当然肩负的重任,文坤也是清楚的,稳定地方。发展商贸,巩固官绅一体纳粮的成果,让苏州变得更加的富庶。
至于郑勋睿需要强调的是什么事情,文坤还不是很清楚。
“文坤,你到苏州之后,必须开始兴办义学。”
郑勋睿的这句话,让文坤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很快明白其中意思了。
“兴办义学所需要的开销,悉数由各级官府承担。今年之内,苏州各村镇都要办起来义学。寒门学子不易,更多百姓家里的孩子是没有办法读书的。他们能够吃饱就不错了,故而这个责任官府必须承担起来,江南的学风一直都很盛,不知道多少想要读书的农家子弟,失去了进入学堂的机会。”
“兴办义学,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注意,你出任苏州知府之后,需要详细的考虑,徐先生会跟随你到苏州两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协助你兴办义学。”
“兴办义学还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逐渐的消除东林党人的影响,争取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之内,彻底去掉东林党人的流毒。”
“说到这一点,我是有些担心的,我们消除东林党人的遗毒,并非说是完全否决东林书院,那样不现实,东林书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需要吸纳,我们摒弃的是党争,需要吸纳的是真知灼见,东林书院的办学目的,主要是针对读书人,我们兴办义学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想要读书却无力承担束修的农家子弟。”
“文坤,你要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