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郎中,原巡漕御史梁兴力,出任南京户部郎中。
尽管说这些人的品阶也提升了,但到南京六部。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是知道的。
真正关键的变化,是兵部的敕书,淮北再次组建漕运兵丁,定员一万五千人,驻扎在淮安府城,其监军为司礼监太监庞天寿。
这一步才是最为关键的,可谓是核心的安排。
掌握军队的司礼监太监庞天寿,恐怕才是真正能够在淮北说话算数的人,至于说漕运总督甘学阔和理漕参政张溥等人。都要退避三舍的。
淮安,漕运总督府,东林书屋。
看到了朝廷发来的邸报。甘学阔满脸通红,浑身都是愤怒,他提出的调整计划,被否定了很多,淮北的四府三州,仅仅是凤阳府和扬州府的知府调整了,漕运总督府只是调整了理漕参政,甘学阔认为最为关键的凤阳巡抚的职位没有调整,而且史可法等人没有辞官的意思。就连淮安府知府吴伟业、同知顾梦麟和陈子龙等人,都没有提出辞呈。
这还不算是什么。关键是兵部同意重新组建卫漕兵丁,可是却派遣了司礼监太监庞天寿出任监军。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情况,卫漕兵丁不同于招募的军士,也不同于卫所军士,卫漕兵丁仅仅是负责护卫漕运,不参与其他的任何事情,一直都是漕运总督直接控制的,可如今卫漕兵丁有了监军,这里面的意味太明确了。
甘学阔升腾起来的热诚,被一纸邸报打灭的无影无踪。
辛辛苦苦在前面努力,冒着得罪郑勋睿的巨大风险,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可以想象,庞天寿来到淮安之后,会统领所有的事宜,说不定庞天寿还有皇上的密旨,到时候自己这个漕运总督,做什么事情都要给庞天寿禀报。
这样的处境有什么意思。
甘学阔真正感觉到后悔了,他觉得自己太幼稚了,几个月的时间,皇上没有责罚,内心就有了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