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决定的,肯定是要效忠皇上。
换位思考,周延儒和杨廷枢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也不可能到京城去。
“徐先生,你说的有些道理,我若是什么表示都没有,他日真的和周大人、杨大人对峙的时候,话也不是很好说,这样吧,你代表我给周延儒大人和杨廷枢大人分别写信,意思尽量明确一些,不要求他们和我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但至少不要成为对手。”
“送给周大人的信函,要求京城的暗线想方设法送去,不要被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发现,至于说送个杨大人的信函,杨大人乘坐的船只,明日就到淮安了,派人送去,等候杨大人回信,若是杨大人不愿意回信,不要勉强。”
徐望华点点头,转身离开书房,前去写信了。
两天之后,徐望华出现在书房,脸上的神色充满了愤懑。
杨廷枢的信函是徐望华亲自送去的,没有上船,但杨廷枢没有下船,也没有回信。
“大人,属下实在明白,杨大人为何这样做,难道他以为到了京城,真的就能够施展抱负吗,他和东林党人是对手,到了京城日子怕没有那么好过。”
郑勋睿早就预料到这样的局面,杨廷枢既然得到了皇上的重用,此时肯定是需要回避的,徐望华说的很正确,杨廷枢忘记了一点,他和东林党人是对手,此去京城,东林党人岂会轻易放过他,说不定马上就会展开算计和弹劾的。
“徐先生,有些事情我们无法勉强,人家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毕竟谁都要选择正统,这也提醒了我们,周延儒和杨廷枢不过是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诏书,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还是那句话,凡是淮北和复州等地官吏的调整,一律以总督府的文书为准,诏书来了之后,或者是吏部的敕书来了之后,总督府征求个人的意见,若是想着到京城去,可以离开,但若是到京城去了,反过来对付我郑勋睿,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