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四十岁的陈新甲,连忙给郑勋睿行礼。
“下官拜见郑大人,郑大人之神勇。京城内外皆知,下官能够认识大人,倍感荣幸。”
“陈大人,你太客气了,我没有那么神勇,不要听街头巷尾的议论。”
一阵的闲聊之后,杨嗣昌说到了正题。
“皇上知道郑大人已经来到京城,明日早朝之后,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悉数在乾清宫议事。时辰应该是巳时,郑大人参与议事。”
“原来如此,这通知的事宜。哪里需要杨大人和陈大人亲自跑一趟啊,我可不敢当啊。”
“郑大人,这是皇上的旨意,陈大人和我是奉旨来看望郑大人的。”
杨嗣昌的眼睛里面,有着一些难以捉摸的东西。
郑勋睿假装没有看见,连忙对着紫禁城的方向稽首行礼。
“臣感谢皇上厚爱。”
作为兵部尚书,杨嗣昌需要知道的事情很多,特别是郑家军如何做出的战略部署,如何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后金鞑子。如何逼迫多尔衮撤离延庆州,急匆匆的离开。
当然知道这些事情。最好是闲聊,若是在酒桌上说出来。那就更加的随便一些了。
这些东西,郑勋睿到了乾清宫,一定会给皇上详细禀报的,但那样听起来,就带有很多程序化的味道在里面了。
驿丞按照最高的标准准备了酒宴,看见燕窝这些东西,郑勋睿暗地叹气,京畿之地都成那个样子了,官驿里面尚可如此的奢侈,皇上本人的确是很节约的,可下面的官吏,该奢侈的好样奢侈,该消耗的照旧消耗,也难怪大明王朝变得千疮百孔,朝廷各级的官吏都如同吸血虫一样,下面吸着老百姓的血,上面吸着朝廷的血,帮忙的还有士大夫和商贾,如此情况之下,王朝不垮塌才是怪事了。
喝酒闲聊的过程之中,杨嗣昌询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