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中,我听闻你还在整理恩师的《农政全书》。”
“是的,只是在下才学不足,在下只是抄录徐老大人的《农政全书》,绝不敢说是整理。”
郑勋睿轻轻叹了一口。
陈子龙的脸色有些发白,要说郑勋睿才是徐光启真正的学生,徐光启生前在朝中威信极高,很多读书人都想拜在其门下,陈子龙都曾经专门去拜访过,不过徐光启根本不收学生,满朝文武及天下读书人几乎都知晓。
“懋中,你整理恩师的《农政全书》,我本应心存感激,按说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我来做的,不过我并不是特别赞同你的做法。”
“若是我没有记错,你今年三十有二,正值壮年,却一心沉迷于学术钻研之中,颇有看破红尘的心思,你不愿为官,不愿出仕,我还听闻你在家广其宅,示无志四方也,这是不是说,你一生准备处江湖之远了。”
郑勋睿的一席话,说的陈子龙脸色通红,口不能言。
“人生不如意十之*,不可能事事如愿,你去岁高中进士,按说可以进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却被授官为广东惠州府司理,此事恐怕为一大挫折,你继母去世,回家奔丧,人之常情,家里的事情既然处理完毕,就应该回禀吏部,等候再次授官。”
“你看不惯官场上诸多的风气,认为世风日下,读书人哗众取宠,故而与一帮好友编撰《皇明经世文编》,想以此来展现腹中文采,警醒世人,告诫读书人要脚踏实地,不可好高骛远,试想官场之风气若是能够被几本书就改变了,这世上的事情岂不是太简单了。”
“扪心自问,你何尝不是有怀才不遇之心理。”
“你我曾经在江宁县长谈,若非这等缘故,我不会和你说这些,现如今的局势你怕是也知晓一些,北方大乱,后金鞑子侵袭关内,流寇肆掠河南湖广等地,正是需要有志之士挺身而出的时候,你却到我这里来征询对《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