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勋睿是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右都御史,但山高皇帝远,距离淮安太远的地方,郑勋睿无法插手。
故而一些冲突也会出现。并且在码头上面出现,多是当地的混混无赖与洪门之间的冲突,其实混混无赖背后就是当地官府暗地里的支持,郑勋睿对这些事情心知肚明,他要求洪门毫不留情的打压当地的混混无赖,只要敢在码头上闹事,那就毫不客气的收拾,至于说当地官府出面解决争端。就由郑勋睿直接出面应对。
郑勋睿右都御史的官职,令很多的地方官吏畏惧,拥有这个职衔。郑勋睿可以直接弹劾甚至是处理五品以下的官员,尽管以前这个权力限定在淮北,但郑勋睿利用在京城的关系,取得了张凤翼和杨一鹏等人的支持,将弹劾的权力扩大至京杭大运河所经过的全部码头,内阁在邸报之中也专门提到了这件事情。
郑勋睿出任漕运总督以来。有力保证了漕运的顺畅,北方对漕运的倚重是巨大的。不客气的说,若是漕运崩溃。北直隶的府州县官衙都是难以维系的,北方很快就会出现大乱子,因为漕运的顺畅,北方粮食的供给充足,京城也感受到这一点,故而对于郑勋睿权力的扩大,朝廷之中某些人尽管不满意,也只能够睁一眼闭一眼,要是因为限制郑勋睿的权力,导致漕运受阻,那么提出来弹劾或者奏折的官员,就是要直接承担责任的。
回到淮安之后,郑勋睿仅仅将少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漕粮的征收上面,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考虑如何调整人员的事宜。
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郑勋睿筹谋的布局,要开始慢慢的实施了。
首先当然是调整淮北各地的官员,这里面牵涉到凤阳巡抚等关键的职位。
现任的凤阳巡抚吴振缨,和郑勋睿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毕竟当年是郑家军护卫了凤阳府,若是那个时候凤阳府被流寇拿下,吴振缨也不要想着活命了,故而吴振缨一直都是感激郑勋睿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