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巡抚衙门,尽管有些姗姗来迟。
军官之中,识字的人很少,不少军官都是在自己名字下面按上的手印,最终统计下来,申请调到辽东去的军官,达到了六千多人。
也就是剩下的军官不足两千人了。
这一切都是郑勋睿暗中运作的,只是他没有想到,居然有六千多人申请到辽东去,这个数目过于的庞大了,可能在朝廷引发风波,这六千多人离开了,预示着榆林边镇剩下的边军,不足三万人了。
郑勋睿早就给恩师徐光启写信了,详细说了榆林边镇的情况,他不能够隐瞒,最终他也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得到了恩师的赞同,徐光启的身体依旧很不好,但朝廷大军收复了莱州,让他的精神稍微好了一些,所以有些时候,也询问朝廷里面的事情。
郑勋睿决定整合榆林边镇的做法,得到了徐光启的认可,而且徐光启专门给兵部打过招呼,刚刚上任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很是尊重徐光启,亲口对徐光启表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将榆林卫的军官调到辽东去,要知道辽东就是缺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管是多少人,郑勋睿既然已经开始动手,就不可能停下来了,这六千多人离开,对于榆林镇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情,那样他就能够轻松的整合诸多的卫所营堡,能够让军士拿到足够的军饷,至少能够维持生活了。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榆林镇设立的卫所营堡也太多了,这种密密麻麻摆布兵力的方式,早就过时了,军队要是不强悍,打不赢人家,你就是在长城上摆满了军士,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这样消耗的不仅仅是军饷,也让各个卫所营堡有了相互依赖的心理。
当然郑勋睿真正倚重的,还是和草原部落的互市,只要相互之间有贸易往来了,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给恩师徐光启的信函首先送出去,两天之后,给兵部的奏折也送走了,郑勋睿等候朝廷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