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门槛更高。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给地方学子腾位置。
而这个“从三品”,可谓是直接撂倒了不少在京官员。
就苏家来讲,老太爷已经致仕,除了一个爵位在身的九爷苏晏和正三品的礼部侍郎四爷,其他庶出要不就是没混上来,要不就是身上连一官半职都没有,所以他们那几房的子弟想要入学国子监,可能性直接为零,但如果有举足轻重的人出面保,那就不一样了,更何况这个人还是宣国公。
苏晏接着说:“但如果你们养不出举子来,就说明你们没资格够得上国公府,往后少来打这边的主意,否则要让我发现谁还敢上门闹事,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才听完,某些人就昂首挺胸的了,显然是很有信心他们家的小崽子能在两年后的科举场上超常发挥达到老九的标准。
而其他几位则是垂头丧气,老九给的条件公平是公平,奈何他们家崽子不争气啊,整天逃学出去厮混,这样的人还想中举?作为老子的他认真考了那么多年还什么都不是呢!
应该说,苏晏会这么做,完全是被云初微给点醒了,她先前说:苏家之所以会落魄成这样,是因为内斗太严重,哪怕是分了家也还想着往自家人身上刮油,从来没谁会主动站出来说一句团结团结,一致对外。
苏晏从这番话里面受到了不少启发,所以打算开始整顿庶房,哪怕分了家,他们到底还是苏家人,活着的一天,都该为苏家争口气。
但整顿这种事,刚开始不能太明显,否则一准儿会引起反感,那就从各房的读书人开始。苏家本来就是书香门第,读书人更是顶梁柱,不管哪一房,要想复兴,就得先拉得出有出息的人来,而这样的人,自然得从读书人里面挑。
有了苏晏利诱在前,哪怕最不争气的那一房也被激起了斗志,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再不行就棍棒伺候,就不信家里那小崽子还敢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