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分数线。但
他们又不甘心去读普通大学,最后怀着侥幸心理选了中华工业大学。想着不在国内就不在国内,工大终归是排名第一的985大学,教学质量应该不差。
可是在火车上一番交谈,发现周围其他新生的成绩都只有三四百分,这些家长的脸色都变了。
一股懊悔的情绪,在心中蔓延。经
过攀谈,这些有着同样想法的优等生家庭们,就自然而然聚到了一块,共同商量出路。
读,还是不读?摆
在他们面前的,就只有这两个选择。这
年头没有复读的概念,高考成绩就决定了考生的未来,也就是俗称的“一考定终身”!放
弃录取,那就需要为接下来踏上社会紧张忙碌起来,找关系、托人情,为孩子找一份工作。
“这样的学校,我怕就算读了出来,也找不到好工作。”某位家长发愁道。“
要不放弃,现在才八月初,说不定还来得及重新填报一个专职院校。”有家长试探地说道。“
不!我不去读高职!”和
家长的瞻前顾后不同,孩子却非常坚决:“我就去读工大!这是中央台都大力赞扬的学校,肯定比其他学校好。我要读大学!”
其他的孩子们,也大都表达了同样的愿望。他
们的骄傲,不允许让自己接受失败,去高职院校随便混个文凭,然后在求职时,因为这份学历,而一次又一次遭受他人白眼。工
大寄托了他们全部的希望。
家长们犹豫了。
他们也不愿意接受这种结果,谁家的孩子不是用十几年时间辛辛苦苦拉扯大。他们的前途,不但关系着他们自己的未来,也寄托了父母的殷切期盼。高
考失利,对他们家庭来说,无异于天崩地裂。
做父亲的不知抽了多少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