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国重器 > 第九十三章 救命稻草

第九十三章 救命稻草(3 / 4)

做o

就算有少量需求,也交给了技术力量更强的临海仪器仪表厂——这也是集中资源,保证部分重点企业o

上级单位的做法无可厚非,可是对于一三七四五厂的干部职工来说,就无异于灭顶之灾o

三年来,没有一个生产任务!

不说没有订单哪来的钱发工资,就算是少量拨款,让厂里勉强饿不死人,但是三年不开工,技术工人的手也生了,长久下去,这个厂就等于是废了o

没办法,人总要吃饭啊,上级不给生产任务,那就自己找活吧o

一三七四五厂发挥自己技术力量强,工人业务水平高的特点,决定仿造日本进口的收录机o刚开始也还不错,以厂里技术人员的水平,仿制一款民用产品一点难度都没有,很快就拿出了产品o

最初的销售也还可以,毕竟工人业务能力过硬,质量检验严格,出厂的收录机播放质量比一般的国产货强不少,很是热销了一阵o

然而好景不长o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人民群众满足了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逐渐开始变得挑剔起来o

一三七四五厂生产的收录机,质量没得话说,但与此同时,也带着浓厚的军工烙印,那就是不重视外观设计o

他们生产的收录机,外观难看,设计极其不人性化,制作粗糙o出厂销售的收录机,一些边角处甚至还有毛边都没有清理干净,用户对此很不满意o

在与进口货、部分做工精良的国营厂家的竞争中,一三七四五厂逐渐败下阵来,销量逐年下滑o

厂里不是没有想法改进,然而军工人的思维可能真的不适合民品,做出来的东西总是不符合市场需求o

更大的毛病,是成本太高!

一三七四五厂从事航空仪器仪表生产这么多年,质量问题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个干部职工的脑海深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