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城门外十里相迎。
群臣听闻,暗自欢喜,心想闻太师归来,这下妖妃有难了。
不等众人前行,大夫飞廉越众而出,拦在纣王的龙驾前,拜服道:“大王不可...”
纣王一脸糊涂,问道:“什么不可?”
“大王是君,老太师是臣,武百官可以相迎,大王却是不可,以免乱了君臣名分。”飞廉跪在地,劝说纣王收回成命。
纣王一脸不悦,骂道:“老太师乃我恩师,我待之如父母,怎可以君臣之名枉议?”
飞廉并不起身,再拜道:“大王,太师之功,天下皆知,正因如此您才不能亲迎。有句话叫做捧杀,您不去迎接,太师自当兴高而归,您去亲迎,太师不但不会高兴,反而会觉得您大张旗鼓,有违王者风范。”
群臣一听,面面相视,都觉得飞廉说的有道理,纷纷劝说纣王在宫等待,由武百官前去迎接。
眼见群臣都这么说,纣王只能点头同意,将此事交由飞廉负责。
飞廉带着武百官,直奔北门外十里,摆开架势迎接闻仲兵马。
不多时,太师闻仲手持双鞭,坐骑墨麒麟,自远方单骑而来。
看到武百官都在这,闻仲下了麒麟兽,对为首的飞廉问道:“飞廉大夫,你们在这做什么?”
飞廉说是迎接太师,并告诉闻仲,纣王本来是想要亲迎的,结果被自己给劝下了。
闻仲一听不怒反喜,他本不是喜欢耍威风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将大军在八百里外扎营,自己一人前来复命。
看到闻仲面带喜色,众臣连连道喜,恭贺太师平定北海有功。
闻仲与一众老臣相见,一一宽慰,最后环视一周,问道:“怎不见干皇叔?”
众臣对视,尽皆无言。
闻仲心觉得怪,却也没有再追问下去,与满朝武一同返回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