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
“墨之忠义在于守规,商之忠义在于守则...”
王旭提笔便写,以墨守成规与商人守则为出发点,为不变写了个开头。
墨者若变,墨便非墨。
商人若变,商为奸商。
墨家的伟大,在于他守规则,从不逾越,所以墨者可以成为全天下最可信任的人。
商人的伟大,在于他守护自己的制度,只有如此物价才能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所以,有时候并不是变一定好,不变一定不好。
王旭以墨家和商人为例,写出了不变的道理跟效果,并以汉·晁错《论贵粟疏》为例,写出了朝令夕改的错误。
治大国如烹小鲜,最需要注重的是火候,火候太猛糊了。
王旭又以新政的农田水利法为例,直言农田水利法没有经过实施,冒然对全天下推广的害处。
农田水利法,集资修建水利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不合时宜。
如说,农田水利法表示,当地河堤、水库、水车、水渠失修,由当地按照个户的贫富差距,承担百分之五十维修费用,另由官府承担百分之五十。
一些当地的商家,并不依靠水利吃饭,却因为是富户要掏出银子来,从而造成了物价涨,失去的这部分钱,最后还要均摊在百姓身。
同样,一些地方的水利工程,虽然失修却能用,并不影响使用。
为了政绩,为了好看,为了ta:n'w:u,官府也强制维修,白白对民生造成了压迫,让百姓苦不堪言,这样的变法除了增加百姓的负担又有什么用呢。
天下间,没有任何一种变法十全十美。
杨启年既然不想变,王旭要符合他的观点,痛批变法的错误与不变的好处。
位置决定脑袋,面对个不喜欢变法的主考官,他总不能写变法的好处吧,没那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