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报喜不报忧。
老师那边,先是问了一下,万叟宴准备的怎么样了,然后说了下自己在龙宫内避祸的事。
老师的回信,跟王旭想的一样,满篇都是训斥。
薛牧山虽然有些贪权,可他的心思没歪,依然在这个国家,在这个百姓身,不然在寒党失败之时,也不会惋惜寒党失败的太早,没给朝廷打下太厚的底子了。
信,老师言辞义正的批评了他,说他应该信任官府,信任孔庙,而不是动这些歪脑筋。
王旭不置可否,官府与孔庙要是真的那么公正,怎么不见将各自私藏的儒家秘本公布于众。
由此可见,官府与孔庙,都是有私心的,有私心代表着不会绝对公正。
王旭怎么敢保证,求助官府与孔庙,不会被当做骡子使。
他有自己的计划,不管是为民出力,还是为国出力,乃至于为人类出力,都不是眼下该做的。
眼下,他该好好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科考,然后做学问。
什么时候学问有了,成了,足以施展了,才是他一鸣惊人的时候。
在此之前,任何与之相悖的,都是他要抵制的,总结起来两字,没空。
最后,去往金山寺的信,王旭没有明着问,佛教是不是跟道教一样,在暗地里搞小动作,只是说自己在杭州府,邀请法海过来游玩。
说起来,法海跟他很久没见了,二人只是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
王旭这边有什么好消息,给法海写信,法海那边有什么趣闻,也会来信告诉他,属于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要是法海没有闭关,或者被别的事耽搁,王旭觉得他一定会来。
果然,在六月底的时候,法海的回信到了,说他正在赶来的路。
七月初。
“王公子,外面来了个和尚,指名道姓要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