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无事可做了。
于是,海亮将他们改编成为建筑队,从山里向着山上拉石头。
同时,他也开始了厂房地址的选择。
工厂的场地选择在了山的一侧,距离那个废弃的土窑只有一箭之地,是王海亮家的自留地。
这个地点也是经过仔细斟酌的,不是贸然选择。
首先是通方便,其次是自家的自留地,不用花钱租,也不用花钱买。
另外,两边的邻居是大夯哥家的地,带娣的地,再就是孙瘸子家的地。三户人家的地加起来,足足三十多亩,修盖一座厂房绰绰有余。
这两户人家跟海亮家世代好,一听说海亮要盖厂,立刻双手欢迎,海亮将孙家的地跟大夯哥家的地算作份,将来开厂挣钱以后,给他们分红。
这里距离高压电近,从山外拉来的高压线,就在大路的一侧。
再一个,这里背靠通向饮马河的那条渠,用非常方便。
王海亮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工厂再建不起来,就没有天理了。
海亮花了几天几夜的时间,不眠不休,画好了厂房的结构图,里面的车间,办公室,大食堂,还有仓库,全都心做了筹划。
十多天以后,浩浩的大军终于全部奔赴了工地。
一阵鞭炮的脆响,奠基仪式开始了,整个大梁山再一次沸腾起来。
这一阵鞭炮声再次响了大梁山走向富裕的号角,从此以后,山里人走向了另一次的辉煌。
三马车,大卡车,牛车,排子车,全部上阵……修路留下的电夯,铁锹,还有鹅石这些工也全部上阵。
一时间,所有人都陶在了新厂建设的喜悦中。
田地被丈量以后,挑下了深深的地沟,挑出地沟的泥土被翻出来,然后搅拌上石灰,再次被回填。
回填的石灰土经过电夯的夯砸,变得无比,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