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如火如荼。
没有了修路工程,原来的修路队跟运输队就等于没了活儿。
王海亮又开脑筋,从城里来了材种子,让那些人将材种植在了地里。
山上的果树还不到成熟期,中间可以间作农作物,果树跟果树的间距大,正好可以种植材。
这就是乡下土地有名的粮树间作,就是在树苗没有长大结果以前,在树下种植其他的农作物。
这样,不但保证了地不闲着,照常有收成,还可以慢慢养树。
一时间,大梁山漫山遍都是各式各样的材,免去了采队上山采的艰苦。
这些材一旦成熟,运出大梁山,全都会换成大批大批的钞票。
趁着这个机会,村子里的塘跟山外的饮马河也在准备开挖。
海亮打算将饮马河的接过来,用来灌溉村子里的良田,就是挖一条渠。
其次,因为山路的修通,大梁山的独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村子里出现了拖拉机,三马车。
一台台农机被开了大梁山,一支强健的机械化运输队在大山里悄悄兴起。
王海亮的手里还有些闲钱,于是购买了大山里的第一辆拖挂汽车。
拖挂汽车一次可以拉走大梁山三分之一的柳编跟材。
秋天成熟的山果,也可以大量运上。
1988年的秋天到冬天,大梁山的车辆在迅猛发展,人们劳起来也更加省时省力。而且收入也越来越高。
海亮修出来的那条路,当年就为山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山在一点点改变,人的生活也在一点点改变。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山,梁还是那梁。
那一年,是大梁山彻底融入这个世界的一年。
那一年,这里的空气还是那么新鲜,天是蓝的,是绿